科幻“拓荒者” 电视剧《三体》为科幻打了个样
火狐电竞官方网站电视剧《三体》最近收官,超过33万人豆瓣打出了8.6分,为年度国产剧最高分,这部剧让原著党直呼“他们是看过原著的”,也沉淀出一批新鲜的剧粉。《三体》成功的背后,是制作团队“七年磨一剑”的漫长与艰辛,也是一场始于情怀的冒险旅程。
在《三体》收官之际,记者采访了该剧出品人、总制片人、灵河文化创始人兼总裁白一骢,他为我们带来了“首吃螃蟹”的科幻拓荒者们的故事,也从一个影视资深创作者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中国科幻剧未来的思考。
2015年,白一骢和三体版权方三体宇宙达成了开发剧版三体的意向,而后腾讯视频加入,为这个主创团队增加了平台方的支持,至此团队组合完毕。但,主创团队谁也没有想到《三体》的开发竟然长达七年,被誉为“七年磨一剑”。
从开发到与观众见面,《三体》“七年磨一剑”的历程可谓是科幻剧的一个创作缩影,看过《三体》的读者对于该剧影视化第一反应都是“这该怎么拍?”而确实,在七年前,国内科幻市场几乎是零制作状态。
即便创作方面的极度困难,白一骢依然很坚定和兴奋,“其实我此前就在多次行业会议上呼吁应该重视中国科幻,我们也一直想做中国科幻,但也一直没有遇到特别好的契机。当《三体》出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粉丝读者的心态,这么好的作品找到我们了,我们肯定做,没什么可犹豫的!如若说困难,我们也觉得,这个项目放眼全国,谁来做面对的困难都是一样的,即没有任何前车之鉴,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只能去摸索,我们摸索就是了。”
支撑白一骢的是种影视创作者独有的情怀,加之他也是个资深的《三体》书粉,困难暂时被“忽略”的同时,他也有一丝幸运,“因为我们灵河本身并不是一个纯资本化的公司,不会有股东追着你盈利,相对来说做作品时有时候偏任性一点,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拍,最后别亏太惨,还能活下去,就做,我们想做点让大家开心、兴奋的作品。”
七年后,在2023年开年档《三体》顺利播出。从内容到制作,《三体》得到了很多观众正向的反馈,对于还原度,“原著党”甚至是赞叹的,对于制作观众更是对细节拉满的“智子路”“秦腔”等好评如潮。
回顾整个《三体》创作的过程,白一骢直言,“基本上没什么难关,因为基本上都是难关的时候,也体现不出来什么不难了。” 他坦言,制片团队是要担负整个生产控制的,这是一个团队作业,不是某一两个人所左右的,所以当团队面对困难的时候,共克难关就是面对难关的唯一对策。
据悉,《三体》拥有超两千个CG镜头、近三百位CG角色、与11个大型场景,最终渲染帧数多达九万七千九百帧,而“三体游戏”则为国产剧首次大规模使用扫描动捕技术,“三体的特效体量是超乎想象的大,国剧之前无可以参考和借鉴剧目,很多创作和制作都是摸索进行。”而摸索进行的背后,确是白一骢带领的创作团队趟出了一条国剧硬核科幻的创作之路。
另一道解题思路,则是白一骢精准的找到了《三体》的现实主义角度并以此为创作核心进行影视化。白一骢希望,能真正做到,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去让虚构的科幻世界与观众产生近在咫尺的共振效果。“我们既要讲清楚这个故事,完成三体世界观的传递,也要让一切基于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让所有人相信,在这个世界这个环境中,我们所有的事物发展都是有逻辑有依据的,大家能相信这些事物的真实性,以及这些事情是真实会发生的。这就拉高了编剧的难度。”
《三体》值得观众赞誉的还有影视与科学家的完美融合,为了更好还原《三体》中的科学场景,主创团队除红岸基地与作战中心是进行了内景搭建外,其他场景几乎均采用实景拍摄,他们甚至敲开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科研单位的大门。对于此,白一骢很是感谢,“我们沾了《三体》这部作品和刘慈欣老师的光,一开始其实没能成功,但当他们听说我们为《三体》而来时,就同意接待我们,这些真正的科学家,很多人都很喜欢这部作品。”
除了《三体》的优良成绩单外,它所带来的长尾效应以及对于中国影视行业打开的科幻赛道更具价值。有业内专家称,“《三体》是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之作”。
白一骢除了感谢多方的认可外,亦提出了新的思考。他认为,对于科幻片的未来,需要全行业的持续性努力,也需要政策、平台方等持续性的支持,“从目前结果来看,可能大家会觉得中国科幻会就此开始发展,但我并不敢过于乐观,原因就在于如《三体》这样科幻项目的投入,周期太长了,于资本而言,从投资回报率上来讲,是有风险的”。
《三体》带来的另一个启示,白一骢认为建立科幻信心很重要,“《三体》给国产科幻题材可能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现实主义手法或许是我们在目前阶段创作科幻的一个途径,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积累上和科幻大国的差距很重要。同时,《三体》能给了大家一点信心,中国的团队,其实是可以做好科幻的的剧的。希望未来这个题材的赛道能逐渐繁荣起来”。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