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电竞计算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安全和发展并重数字经济扬帆起航
火狐电竞官方网站计算机行业年涨跌幅表现较差,排名第28。2022年全年,申万计算机行业下跌25.47%, 涨幅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名第28位。同期沪深300下跌21.63%,计算机板块落后 于沪深300指数3.84pct。
行业估值探底回升,但仍低于历史均值水平。从估值情况来看,SW计算机行业PE从 2022年9月开始探底回升,PE(TTM)已调整至38.75倍,低于2016年至2022年的历史 均值水平48.92倍。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微增,受疫情影响较大。2022年前三季度计算机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7285.61亿元,整体法下同比增长4.35%,较2021年同期的营收增速19.71%同比下降了 15.36pct;中位数法下同比增长1.76%,较2021年同期的营收增速16.54%同比下降了 14.78pct。两种方法下计算机行业增速较2021年同期增速均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前 三季度多个一、二线城市的疫情防控对于计算机公司的项目实施交付造成了较大影 响,叠加宏观经济承压下G端及部分B端客户缩减了IT预算。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计算机行业共实现归母净利润 184.35亿元,整体法下同比下降45.1%,较2021年同期-0.22%的增速相比表现较差; 中位数法下,2022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3.17%,较2021年同期-1.71%的 增速相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疫情封控影响下收入确认和费用投入的节奏错配,叠 加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整体法下同比增速明显低于中位数法,体现出行 业标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化较为显著。
业绩压制因素大幅改善,2023年基本面修复可期。我们认为2022年计算机行业的业绩 存在几大压制因素:收入端看,1)疫情多地散点爆发,在12月之前“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之下,部分商务活动受阻、人员投入的产出效率低下、项目实施交付进度放 缓;2)抗疫支出导致财政资金压力较大,G端客户IT支出预算缩减,招投标进度延迟。 3)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下游细分行业盈利能力下滑,相应地对IT支出进行缩减。 随着2022年12月疫情防控政策的转向,全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同时,中央采取 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经济复苏,G端客户财政压力有望缓解,IT支出迎来边际改善, 计算机行业收入增速恢复可期。成本端看,21年行业整体加大了招聘力度,人员薪酬 成本大幅上升,导致毛利率、费用率均上升,22年延续成本费用刚性。2022年计算机 公司普遍采取谨慎的招聘政策,人员增速同比大幅放缓,叠加IT行业人才市场薪资的 普遍下降,我们预计2023年的成本费用增速将有所下降。整体来看,2023年计算机行 业有望迎来收入-成本剪刀差,利润端存在较高弹性。
2022Q4计算机行业基金重仓比例回升,连续三个季度低配后重回超配。计算机行业 2022年Q4基金持仓占比为4.35%,较2021年Q4同比提升了0.01pct,较2022Q3环比提升 了1.08pct。对比计算机行业流通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2022年Q4计算机行 业基金持仓的适配比例为4.35%,超配了0.29pct,连续三个季度低配后重回超配。火狐电竞
从持股市值上看,2022年Q4计算机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纳思达、海康威视、金山 办公、广联达、恒生电子、深信服、中科创达、宝信软件、用友网络、航天宏图,其 中宝信软件和金山办公2022Q4持仓比例环比大幅提升。
2 行业展望:安全与发展并重,把握“大安全”和“数字 化”双主线 科技自立地位空前提升,信息安全挑战日益严峻
美国加大制裁措施,技术“脱钩”持续升级。2022年下半年,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半导 体产业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8月1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 对进行芯片设计时需要用到的EDA软件实施出口管制。8月底,限制英伟达和AMD公司 向中国出口高性能GPU芯片。9月27日,美国联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希望通过组 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4),将中国大陆排除在半导体产业链体系之外。10月7日,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修订《出口管理条例》,规定在没有获得美国商务部 的许可下,不得向中国出口用于生产制造14/16nm以下的非平面晶体管逻辑芯片,以 及制造128层以上的NAND闪存芯片和18nm制程以下的DRAM内存芯片所需的美系半导体 设备。12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以国家安全为由,将36家中国芯片 公司和研发机构列入其“实体名单”,进一步限制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 术能力。另外,美方正谋求与日本、荷兰达成协议,共同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制造 设备。
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核心技术攻关成为主要矛盾。国家发改委发 布的《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 显著,但同时指出了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首当其冲的是 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 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指出下一步工作安排中,明确排在第一位的也是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 重要会议文件屡次强调,科技自立地位空前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科技创新” 给予高度关注,报告共提及55次“创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强调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 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挑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网络化、数字化和开放化程度的提 升,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挑战日益增加,信息安全保护形势严峻。同时,地缘政治冲 突、局部战争背景下,信息安全攻击也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美国国家安全局对 西北工业大学发起网络攻击窃取核心技术数据,为我国信息安全防护敲响了警钟。党 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独立成章,提出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 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安全战略地位再次凸显。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主引擎地位持续巩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 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 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演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 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
数据要素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活力。数据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农 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以资本和技术为新的生产要素一样,数字 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数据具有可复制、非 消耗、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性,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对其他 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已成 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
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风险和挑 战使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空前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引下一阶 段经济发展。我们认为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将起到保障国家安全,引 领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安全的角度看,基础软硬件的自主可控能够有效化解技术“卡 脖子”风险,事关我国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攻击成为大国博弈的手段之一,政府、 企业、个人在地缘政治冲突中可能面临网络瘫痪、信息泄露等风险,关乎国家安全。信创、信息安全产业预计将得到政策的充分支持。从发展的角度看,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产业数字化已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具 有“倍增器”作用,将充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建议把握“大安全”和“数 字化”两大机遇,推荐“大安全”主线下的信创和信息安全赛道,以及“数字化”主 线下的产业数字化和数据要素赛道。
多种架构并行发展,国产CPU产业初具雏形。国产CPU经过20余年的不断研发迭代已经 改变了无芯可用的局面,目前形成了三种不同技术路径的六大主要CPU厂商,分别为 采用X86架构的海光和兆芯、在ARM指令集授权下进行自主研发的鲲鹏和飞腾以及发 展自主指令集的龙芯和申威。从性能和生态上来看,海光和兆芯能够享受x86在桌面 和服务器端的生态优势且性能较高。从自主可控程度上来看,龙芯和申威由于是在开 源架构基础上自主研发指令集,其自主可控程度非常高。龙芯早期依托于MIPS架构,火狐电竞 现在已经全面转向自研的LoongArch架构。而飞腾和鲲鹏均取得了ARM v8指令集永久 授权,在性能、生态和自主可控程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国产PC及服务器CPU的性能与国际主流厂商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海光7285 CPU的 SPEC CPU 2017实测性能与国际领先芯片设计企业Intel同期发布的主流处理器产品 的实测性能总体相当,并兼容x86指令集,具备较高的生态兼容性和较低的迁移成本。 龙芯采用自主LoongArch指令集的龙芯3D5000初样验证成功,单路和双路服务器的 SPEC CPU2006 Base实测分值分别超过400分和800分,预计四路服务器的SPEC CPU2006 Base分值可以达到1600分。该型号预计将在2023年上半年向产业链伙伴提 供样片、样机。
CentOS停服,国产操作系统迎重大机遇。2021年12月31日,火狐电竞开源操作系统CentOS 8正 式停止使用且不再受社区支持,而CentOS 7也将于2024年结束其最后一个维护周期。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金融、电信、能源及政务四大关键行业的服务器操作 系统中,CentOS均占据了重要份额,其中政务、金融行业CentOS使用份额分别高达53.4% 和15.3%。红帽公司不再支持CentOS社区在CentOS上的投入,将会导致CentOS 7系统 质量高度不确定,系统安全漏洞风险随之加剧。大量服务器应用软件与云平台基于 CentOS开发和适配,CentOS 停服将给用户信息化安全带来重大挑战,如安全漏洞纰漏与修复将无人看护。CentOS的停服有望促使关键行业加速进行操作系统的国产替 代,信创由合规需求逐步向自发需求转变,国产操作系统有望借此机遇加速提升市场 份额。
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收敛,形成麒麟、统信为核心的两大生态。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 国产操作系统业态逐步收缩,呈现以统信、麒麟为核心的两强格局。桌面操作系统头 部企业,统信软件于2022年5月宣布打造首个中国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deepin; 麒麟软件于2022年6月宣布成立中国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openKylin。
麒麟软件刷新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新高度。据麒麟软件微信公众号消息,截至2022 年12月29日,麒麟软件生态软硬件兼容适配数总计150万+,其中软件生态兼容适配数 共108万,硬件生态兼容适配数共42万,生态合作厂商超过6000家,麒麟软件生态适 配官网累计注册企业和用户超38000,刷新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新高度。
国产数据库市场参与者众多,四类玩家表现活跃。从2000年前后,我国开始陆续出现 商业数据库厂商,其主要代表有达梦数据、人大金仓、神舟通用、通用数据等。近年 来,国内互联网、通信科技巨头华为、腾讯、阿里等公司也纷纷加速布局数据库产业, 借助云计算优势进行相关数据库服务的研发。目前我国国产数据库市场活跃,全国数 据库厂商已超过200家,包括传统数据库厂商、云服务巨头、新兴初创型企业以及跨 界玩家在内的四类市场参与者表现活跃。
国外厂商仍占据我国数据库市场主流地位,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根据亿欧智库数据, 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超200亿元,未来五年增速超20%,市场空间广阔。但Oracle、 IBM等国外厂商凭借先发优势在数据库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根据IDC数据,2021年下 半年,在国内本地部署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Oracle、微软、SAP、IBM份额总和近45%。 在金融、电信等重点行业,由于业务系统要求复杂,国外数据库份额仍然较高,以金 融行业为例,国外厂商占据90%以上的份额。其中Oracle以其稳定性、功能黏性、服 务保障体系完善性占据大比例市场份额,而DB2以一体机捆绑销售方式,也根植于银 行现有数据库体系中。国产数据库厂商的订单主要来源于政府采购,国产化率处于较 低水平。但随着信创的推广,国产厂商奋起直追,打造了多个标杆案例,市场份额逐 步上升,达梦、人大金仓数据库份额分别约为11%和5%。
党政信创持续深化,行业信创全面铺开。我国提出了“2+8+N”信创体系,即党政+金 融、电信、电力、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八大关键行业+信创产品全面 应用。经历了2020年到2022年的多轮试点,我国信创产业生态初步成型。党政公文传 输和行政办公领域的国产化升级已基本完成,且满足使用需求。《“十四五”推进国家 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安全可靠应用,党政信创有望 正式拓展到电子政务信创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电子政务系统将全面迎来国产化 替换。行业信创方面,金融、电信、能源行业信创已由试点阶段步入规模化启动阶段, 大型央国企积极进行信创招投标。
金融信创进程加速,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得益于长期以来“去IOE”的发展思路以及 自身较强的IT支付能力,金融行业是信创工程推进的排头兵。2020年与2021年,金融 信创试点共完成两期,试点机构分别为46家和196家。同时,第二期要求试点单位的 信创投入不低于全年IT支出的10%。目前,金融信创三期试点已收官,根据金融信创 “先试点、后全面”的技术执行推广路线,现已进入存量机构全面推广阶段。参与方 将扩容至全行业5000余家金融机构,逐渐由大型银行、证券等机构向中小型金融机构 渗透。
金融信创大单频现,头部企业树立标杆效应。2022年下半年金融信创的招标投标较为 密集。2022年12月4日,建设银行发布《国产芯片服务器采购项目》中标公示。飞腾 芯片服务器7411.07万元,鲲鹏芯片服务器36425.06万元、海光芯片服务器15847.07 万元。叠加11月22日,麒麟软件9900万中标,可以发现行业信创在加速放量。同时, 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增加了国产软硬件的采购比例,国产化采购集中在OA、云 服务和数据库等领域。
电信运营商加大国产服务器采购力度,国产化率逐年提升。梳理三大运营商2020年至 今的服务器集采情况,我们发现其对国产服务器的采购比例呈上升趋势。最新一期集 采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动对国产芯片服务器的采购比例分别达到41%、 27%和40%。三大电信运营商服务器集采国产化比例大幅提升,表明电信行业对国产服 务器芯片的充分认可。
超大型央企信创招标加速,预计将带动能源、交通等行业信创加速。2022年12月5日, 中交集团发布国产电脑终端采购订单,涵盖当前主流的CPU技术架构路线,包括ARM (如华为麒麟或者飞腾)、LoongArch(龙芯)等,预计将采购8000台通用型办公电脑 终端。同时中交集团公布在未来3年,其下属各单位预计将采购6万台国产办公电脑终 端。2022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石化XC桌面终端设备框架 协议采购招标公告,采购Loongarch(龙芯)、ARM同构(飞腾)和X86(兆芯)信创终 端设备。我们预计大型头部央企的信创招标或将树立标杆效应,带动行业内公司加速 进行信创工作。 信创招标全面重启有望带来相关公司业绩充分修复。2020-2021年,信创产业链各环 节厂商均实现了收入的高速增长,除中间件厂商外,其他领域信创公司2021年的收入 相较2019年均实现了翻倍增长。飞腾、海光、达梦等厂商利润规模从0到1,迅速扩大。 业绩的高增长也将为其技术研发、生态建设提供充足资本,从而进一步打磨自身产品, 加速实现性能追赶。2022年,受疫情影响信创的招投标市场较为清淡,上半年除海光 外,其他信创厂商收入增速均放缓或收入下滑。但随着疫情防控放开后信创招投标的 全面重启,我们预计2023年信创厂商的业绩将得到充分修复。
2022年网络安全行业收入增长较为疲软,2023年有望边际改善。根据工信部数据, 2022年我国信息安全产品收入增速较为低迷,月度同比增速在10%左右。由于政府和 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是网安行业下游最主要的付费主体,22年财政预算的紧张对板 块收入形成了较大压制。我们认为随着积极的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复苏,叠加网络安全 行业密集的政策推动,23年网络安全需求端有望充分回暖,收入增速恢复可期。
网络安全公司控费成效良好,利润有望迎来拐点。网络安全板块公司在2020-2021年 普遍加大销售、研发端投入,利润表现下滑。2022年,网安公司开始进行成本费用控 制,头部公司控费能力更强。2022年Q1-Q3,网安行业整体费用增速逐个季度下降, 较上年同期增速明显放缓,有望形成剪刀差效应。同时,结合上文2023年收入增速恢 复的判断,我们认为网安公司在前期对于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建设的高投入有望迎来 收获期,我们预期2023年网安行业利润端有望迎来拐点。
国资背景网络安全公司有望获得资源倾斜。近年来大型央国企对网络安全企业青睐 有加,从2019年中国电子战略入股奇安信,中国电科入股绿盟科技,到2022年中国移 动宣布拟控股启明星辰、中国电信战略入股安恒信息,国企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可见一 斑。对于网络安全公司而言,国资背景的加持有望为其带来应用场景、渠道、客户等 丰富资源,同时由于政企客户对于信息和数据的敏感性,国资背景能为网安公司提供 良好的信用背书,有利于长期的市场开拓。
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共同演进,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需求突出。网络安全是以网络 的攻防对抗为基础,增加入侵难度和攻击成本,从而达到迟滞网络攻击的目的。其思 路是从资产保护视角,重点防范来自外部的黑客入侵,并不介入企业内部业务活动中,因此往往更关注数据静态传输或展示的安全。数据安全在网络安全提供的有效边界 防御基础上,以数据的安全使用为目标,有效地实现对核心数据的安全管控,关注数 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与合规。随着信息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变,产业需求从网络攻防对 抗的安全,逐步转向以数据保护为中心的安全。以网络为中心的安全体系是保证数据 安全的前提和基石,而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把数据作为抓手实施安全保护,能够有 效增强对数据本身的防护能力,二者相互关联,共同演进。
数据安全已成为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政策加速落地。近年来, 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数据安全建设。2021年《数据安 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与《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密码法》《民法典》 形成“五法一典”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2022年7月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数据出 境安全评估办法》,开启数据出境监管新篇章。同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颁布,要求提升重要设施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 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安全。 数据安全产业顶层政策文件出台,明确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 家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等十六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 见》,指导意见定位为我国数据安全产业的顶层政策文件,提出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 展的总体要求,分两个阶段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 实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超过30%。到2035年,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数据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 产品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认为该指导意见设定的年复 合增长率30%的高增长目标,预示着数据安全产业“十四五”期间的高景气度。
密码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数字经济时 代,密码的作用不断扩展到数据流通、数据共享等新维度。首先,通过密码技术解决 业务用户、运维人员、设备、业务系统等不同实体的数字证书身份问题;再将基于数 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数据签名等技术贯穿应用于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 处理、交换、销毁等全过程,进而有效保障数据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真实性、完整性、 机密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等,从而实现保护数据安全的目标。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据存储交换、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能力等多方面需求的提升,催生了 数据处理、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多方协同计算等多种类型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 密码和隐私计算技术也能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提升新场景下的数据安全保护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将我国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三大类。 其中,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用于保护国家秘密信息。商用密码产品,是指采用密码技 术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或安全认证的产品。按照形态划分,商 用密码产品分为六类,即软件、芯片、模块、板卡、整机、系统;按照功能划分,商 用密码产品分为七类,即密码算法类、数据加解密类、认证鉴别类、证书管理类、密 钥管理类、密码防伪类和综合类。
我国商用密码产业链完善。商用密码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密码设备提供商、中游商用密 码软硬件产品制造商和下游商用密码服务提供商。上游厂商主要提供密码算法、密码 芯片的研发设计以及其他核心元器件,代表厂商有电路板厂商深南电路,密码芯片厂 商苏州国芯、北京宏思,服务器厂商浪潮信息等。中游厂商主要为市场提供密码机/ 密码卡、数字证书、VPN、令牌、电子签章、量子加密等密码产品,代表厂商有卫士 通、江南天安、三未信安、格尔软件、吉大正元、信安世纪、数字认证、天融信、深 信服等。下游主要是软件、系统集成及应用领域,其客户主要为政府、电信、金融、能源、交通、军工等企业级客户和新兴起的个人用户市场。据赛迪顾问数据,国内现 有商用密码产品3000余款,品类涵盖了密码芯片、密码板卡、密码模块、密码机、密 码系统等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完整的商用密码产品供给体系。
合规需求驱动商用密码行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密码法》、《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 评估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密码应用安全性评 估提出要求,并通过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促进商用密码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国家密码 管理局《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 利益的重要领域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健全密码保障体系,实 施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重要领域网络和信息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网络、涉及国 计民生和基础信息资源的重要信息系统、重要工业控制系统、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信 息系统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等级保护第三级及以上信息系统。2022年11月发 布的《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关键信息基础 设施运营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在政策的要求下,大量存量信息系统需 要检视密码应用的合规性、有效性和正确性,新建信息系统则在规划、建设、运营三 个阶段同步设计建设密码保障体系,并接受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各大关键行业对密 码应用的咨询、建设、评估需求旺盛,有望加大对商用密码的支出。
近年来我国商用密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日益丰富。根据赛迪统计数据, 2020年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客观环境下,我国商用密码产业仍取得高速发展,总体规模 达到466亿元,较2019年增长33.14%,预计2023年商用密码行业规模有望达到937.5亿 元。2021年我国商用密码产品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金融政务、通信、电力、交通、教 育、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应用领域日益丰富。其中商用密码在金融领域应用占比 24.05%,在政务领域应用占比19.31%,在通信领域占比15.38%,在电力领域占比12.31%, 在交通领域占比9.47%,在税务、医疗、电子商务等其他领域占比共计19.48%。
我国当前处于电力系统的加速转型期。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征求意见稿)》,以2030年、2045年、2060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战略目标的重要时 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 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在当前阶段的加速 转型期,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量增量主体,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储能应用场景 加速落地,将催生大量信息化建设新需求。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倒逼电力系统信息化升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和总发电量的比例均呈现出逐 年上升的趋势。《“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 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由于新能源发电易受天气影响且供电稳定性欠佳,导致整体发电侧的功率波动显著加剧,对电网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我国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持续上行, 且波峰波谷间的负荷差持续变大;用电设备种类越发复杂,用电侧波动性日益加剧。 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建设智能电力 调度体系,这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系统各环节信息化需求各异,产品系列丰富。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 电、配电、售电及用电等几大环节,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型行业,产业链集 中度较高。其中,发电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具 体产品包括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并网控制系统、电站智能运维系统等;输/变 /配电端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电网建设、输变配电自动化、提升调度响应速度等需 求,产品主要包括BIM、EMS、DMS等软件。用电端的信息化主要是围绕用户管理、电 力营销、电力交易等需求,产品系列包括用电采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以及电力交易 辅助决策平台等。
两网投资万亿规模,智能电网建设加速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将 接近3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整体增加了3000亿元左右。国家电网“十四五”期 间计划投入电网投资2.23万亿元,2023年电网投资额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智能电网建设三个阶段分别投资341亿元、1750亿元、1750亿元,占比分别为6.19%、11.67%、12.50%,投资绝对额 与占比提升,显示出对电网智能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十四五”期间预计还将保持较 高的智能化投资比例。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 南方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投资额相比十三五期间同比提升33%。并提出 了“建设安全高效的智能输电、建设灵活可靠的智能配电、建设开放互动的智能用电、 推动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全面提升电网数字水平”等重点任务。
虚拟电厂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符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虚拟电厂是 一种分布式多类型能源资源聚合管理运行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 式电源、储能、可调负荷等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和协同优化。虚拟电厂可作为一个 特殊的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以市场手段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升 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具有积极作用。
虚拟电厂经济效益突出。我国东西部电力供需关系趋紧,电力峰谷差矛盾日益突出, 各地年最高负荷95%以上峰值负荷累计不足50小时,亟需可靠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根 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 4000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600亿。
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虚拟电厂大有可为。2022年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电 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 求意见。文件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主要任务,也就市场成员、市场构成与价格、 现货市场运营等做出细则性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电力现货市场近期建设主要 的任务包括要“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 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该政策的落地将确认虚拟电厂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其通过参 与电力现货交易赚取谷峰差价获利,商业模式有望跑通。同时,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 的加速,电力市场的参与主体将日渐多样化、复杂化,也将增加更多对虚拟电厂的需 求。
政策要求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因素,“以评促建”带动行业持续增长。自2021 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出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化功能指引》、《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 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以电子病历、 互联互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为代表的医疗信息化评级体系正式确立。目前,智慧 医院建设已经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级标准。“以评促建”的要求和力度 不断加大,将持续带动行业增长。
医院对数字化需求旺盛,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诊疗水平、 运营效率的强有力手段。据CHIMA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 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017家医院中,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关注度 中排名第一,其中672家医院认为应该将电子病历系统集成建设作为医院最需要关注 的问题。此外,医疗质量监管、临床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先级也较高。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出台,部署八大重点任务。2022年11月7日,国家 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下发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 提出“十四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 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 通全覆盖。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取得标志性进展,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 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 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和八项优先行动。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的二级医院 整体的信息化成熟度较《规划》提出的要求差距较大,例如“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 共享”需要医院电子病历等级达到4级以上,而目前我国的二级医院的电子病历水平 普遍在3级以下。该目标的提出有望使医疗信息化建设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加速医 院IT的建设和更新换代需求释放。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冲击和挑战医疗卫生体系,线上医疗接受度大幅提升。受2020年新 冠疫情影响,用户医疗方式逐渐向线上转移,疫情高峰时期,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积 极参与疫情防控,京东健康开通抗疫专项服务通道,截至2020年6月30日,年活跃用 户数达到7250万人,增长率达29.2%。就全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来看,随着认可度的 不断提升,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持续积累用户,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这为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需 求基础。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互联网医院需求大幅扩张。2022年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 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通知指出,1)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 疗平台,为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患者,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 炎相关症状的处方。2)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3)鼓励 医疗机构提供24小时网上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缩短患者到院后 等待时间。4)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 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线 上医疗咨询、问诊需求激增,实体医院借助线上化工具开设互联网医院已成为趋势。
互联网首诊“破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知》下发以来,北京、山东、广东、贵 州等地多家互联网医院陆续宣布可以对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患者开展线上问诊 并接受首诊,打破了此前互联网医疗“不得首诊”的禁忌,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在 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也成为大势所趋。12月15日发布的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2022-2035年)》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 健康”服务,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 入医保支付范围。 长期来看,互联网医疗发展大势所趋。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4.2%。 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 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难以逆转,也随之带来了对医疗的大幅依赖。 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互联网医 疗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医疗体系压力,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 更多人群。
财政贴息贷款助力医疗新基建,医院信息化开支有望回暖。2022年9月7日,国常会决 定,对医院、高校、职业院校等九大领域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 鼓励政策,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公开资料显示,中央贴息贷款总体 规模为1.7万亿元,其中2000亿元流入医疗设备更新。我们认为在政策指引下,部分 财政贴息贷款或用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医院恢复政策诊 疗秩序后也将重启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节奏,医院信息化开支有望回暖,利好医疗IT相 关厂商。
证券行业信息技术投入快速增长。证券行业信息化程度较高,具备数字化转型的良好 基础,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落地较快的行业。同时,证券业竞争逐渐加剧,已进入精细 化管理时代,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已构成券商竞争力的重要维度。监 管层也对金融科技发展高度重视,《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十 四五”时期信息技术对证券期货业的支撑、创新和引领作用。2017年至2021年期间, 证券行业持续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2021年投入金额达到338.2亿元,同比增长 28.66%。
指导文件下发,鼓励券商加强信息技术投入。1月6日消息,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起草 并向券商下发了《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 提出了33项重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公司2023年至2025年三个年度信息科技平均投入 金额不少于上述三个年度平均净利润的8%或平均营业收入的6%。根据2008年中证协 颁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按照规定,原则上证券 期货经营机构最近三个财政年度IT投入平均数额不少于最近三个财政年度的平均净 利润的6%,或不少于最近三个财政年度平均营业收入的3%,而此次中证协发文调整为 平均净利润的8%或者营收6%,指导目标大幅上调,显示了监管层对券商IT投入的重视 程度大幅提升。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2021年IT投入绝对值前十名的券商中,有7家 的IT支出占营收比重并未达到6%的标准。预计该文件的发布将促使券商加大IT投入 力度。
金融信创叠加技术架构升级,核心系统替换有望加速。随着数字化时代来临,应用分 布式技术构建证券公司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相较于过去的 集中式架构,分布式技术能够大幅降低交易延时,提升系统灵活性。《三年提升计划》 鼓励有条件的公司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开展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转型 升级工作。叠加金融信创在证券行业的落地推进,券商在重构底层IT系统的同时可以 全面进行核心系统的升级。目前,证券IT厂商积极布局产品的信创适配,如顶点软件 A5信创版在东吴证券成功全面上线,在证券行业中首次成功替换掉了Oracle,同时在 交易性能、业务扩展等方面相比原有系统均有巨大的提升,实现了系统的代际升级。 恒生电子积极响应信创发展趋势,70多款产品已全部完成信创适配,已为数十家家金 融机构提供信创建设服务。我们认为随着国产化核心系统标杆案例的不断落地,证券 行业核心系统替换有望加速。
我国数据规模日益增长,数据价值有待充分挖掘,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是必要手段。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数据规模增长迅速,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2021年)》统计,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 从8.8%增加至9.9%,现位居世界第二。公共数据开放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到2021年, 全国省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由5个增至24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由8398个增至近25万 个。我国具备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资源等综合 优势,具备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基础。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同时,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却未同步匹配,大量数据资源的价值并未得到有效利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是释放 数据价值的必要手段。
数据要素市场分为七大环节,数据流通为核心环节。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 中心的分类,数据要素市场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 据分析、数据应用、生态保障七大模块,覆盖数据要素从产生到发生要素作用的全过 程。数据采集环节,关注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全面性;数据储存环节,关注数据储存 安全性,调用实时性;数据加工环节,关注数据加工精度;数据流通环节是数据要素 市场的核心环节,关注在保障所有者权利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合规流通;数据分析环 节,关注数据深度分析挖掘;数据应用环节,关注数据作为要素在合理、充分应用中 产生价值,降低生产要素获取成本及提升其赋能水平。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规模超千亿。“十三五”期 间,我国各要素市场规模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以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加工、 数据流通等环节为核心的数据要素市场增长尤为迅速。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数 据,2020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超过30%;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 1749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数据要素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2020年4月,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数 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内容和方向。2022年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有序探索的元年, 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 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12月9日,财政部印发《企业 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将数据资产列入无形资产或存货项目下进行列示,为数据要素到数据资产的转化制定了财务会计制度。
“数据二十条”出台,创新数据产权制度。2022年12月19日,中央、国务院印发 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 “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了我国 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针对数据产权问题,“数据二十条”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所 有权、强调使用权,聚焦数据使用权流通,创造性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 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有利于承认和保护数 据要素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各数据资源所有者进入市场的意愿和信 心,盘活数据资源,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
我国大数据交易所建设方兴未艾,加速数据要素价值转化。我国自2014年开始探索建 立类似证券交易所形式的数据交易机构,截至2022年11月,各地先后成立48家,仍有 8家正在筹备建设中。总体来看,早期建设的数据交易机构大都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 模式,多数机构已停止运营或转变经营方向,发展情况未达预期。近两年来,随着党 中央国务院多项重要政策出台,各地新建一批数据交易机构,试图消除供需双方的信 息差,推动形成合理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和可复制的交易制度和规则。流通交易是数据 要素高效配置与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数据交易所的建设有望推动数据要 素市场的加速发展。
信创:我国信创经过2020-2022年三年的推广,在广泛试点的验证之下产品性能已得 到充分提升,基础软硬件产业链基本完善。目前党政信创进一步深化,由电子公文信 创向电子政务信创拓展,并有望下沉至县乡级政府;行业信创由试点阶段转向全面铺 开,打开广阔市场空间。近期金融信创大单频现,能源、交通等均有行业大型央企进 行信创采购,验证信创正大规模落地,2023年招投标有望加速。
电力IT:“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导致电源侧的波 动性和不稳定性,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国网、南网 “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超3万亿,智能电网是重要建设目标。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 虚拟电厂商业模式有望落地。从发电-输变配电-售用电侧的信息化建设都将提升。
证券IT:证券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化转型助力降本增效,券商对信息化重视程度日益 提升。《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下发,设立券商IT投入 的量化目标指引,预计将提升行业景气度。叠加2023年证券市场交易量回暖的预期、 金融信创的持续推进,券商IT支出的意愿和预算有望边际改善。
数据要素:我国将数据定位为第五大生产要素,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近一 年来数据要素政策密集发布,最新出台的顶层设计文件《数据二十条》搭建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后续有望出台进一步落地政策,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有望 迎来快速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到2025年市场规 模达到1749亿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